專業焦點-ESG
•ESG 專業文章 《S(社會責任)在新冠疫情期間更凸顯重要性!》
Covid-19新冠疫情仍蔓延全球中,雖然台灣防疫政策已走向「共存」之路,企業日常最大壓力是「確診後遺症」(業務中斷、防阻傳播、生產力下降等)。 它仍持續影響經營績效成敗,管理者不可忽視對ESG的S(社會責任)關注。畢竟涉及雇主、員工、供應商、社區等利害關係人的權益。 我認為企業應注意潛在的挑戰並實施相應政策和實踐來降低風險。 經學習研究後,分享心得如下:
一、 先給“S”劃定範圍
參照國際準則及相關實務守則,我認為應關注的領域,包括公民權利和人權、健康和安全;、多元化、公平性和包容性、同工同酬、社區參與等議題。 對企業長期盈利能力和聲譽產生重大影響,例如:強調「公平工作場所」理念,拒絕性騷擾、反歧視、關懷確診員工(贈送安心大禮包),會提高員工士氣和留任率。
二、 合法合規又超標
疫情期間勞動部發佈很多有關解釋令函,來釐清假期、薪資等權益,多半要求企業合法合規。若是違法,則會加重違法處罰,例如:職安署7月27日修正「違反職業安全衛生法及勞動檢查法案件處理要點」,明定上市公司或上櫃公司違法時,罰鍰將從6萬提升至10萬元起跳,並按次累加。
三、 數據化引導改善
不容諱言,“S”面臨的挑戰是缺乏統一的報告標準。建議:公司應先確定收集、分析和揭露ESG資訊的項目和流程,然後預測未來中長程具體目標,取得利害關係人認同。(如鴻海集團的中長程目標)。最好要用數據說話,增加信服力。 例如:加強對數據來源、質量程度、指標變化情形、標準化的流程的掌控。
結論
隨著雇主及利害關係人對“S”的關注日益增加,公司應該考慮與ESG相關的潛在挑戰和風險分析,並且規劃未來解決問題的方法。 制定具體流程來識別和應對ESG風險和機遇,確保與公司戰略保持一致。
#社會責任 #公平工作場所 #數據化 #揭露 #人資 #ESG永續學堂#專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