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焦點-ESG
•ESG 專業文章 《證交所公告上市公司員工薪資資訊有必要嗎?有意義嗎?》
6月1日一則有關上市公司員工薪資排行榜的新聞在人資圈裡「炸鍋」了!很多學員疑惑不解,我經過學習研究結果,分享心得如下:
一、 事由:
證交所新聞稿宣布,已於公開資訊觀測站「公司治理專區」項下「財務報告附註揭露之員工福利(薪資)資訊」網頁中彙總揭露上市公司申報之110年度全體員工薪酬資訊,提供投資大眾進行查詢。
二、 後果:
新聞媒體在資料整理後,紛紛報導,並自訂排行榜(包含行業別)吸引讀者眼球。由於記者們專業程度不足,且該資訊適用範圍對象、名詞定義、統計方式等也有瑕疵。以致人資朋友被老闆責難,員工情緒譁然!呈現亂局。例如:倒數公司幾乎由觀光、加油站等行業包辦,被冠上「慣老闆」的惡名,影響企業形象。
三、 評論:
1. 主管機關立意良善,但不懂實務:證交所推動上市公司揭露員工薪酬資訊計劃,以市場機制促使上市公司訂定合理員工報酬,增進基層員工的薪資福利,落實公司治理與企業社會責任,立意是好的。不過,在當前疫情肆虐、重創若干產業情形下,這些資訊揭露或強制排名已經無多大意義。
2. 資料來源對象差異,無可比性:統計資料來源並不包含KY(海外)。且除金融業控股公司為合併子公司資訊外,其他行業係以投資控股公司本身為對象。例如:日月光投控被平均的對象只有93名員工,凸顯與一般社會認知不同的謬誤。
3. 名詞定義造成失真:官方說法所稱「員工薪資費用」包括本薪、加班費、獎金、酬勞等經常性及非經常性薪資,可能包括依股份基礎給付的評價金額(如員工認股權憑證)。「員工人數」包括本國籍及外國籍,以全職、兼職、永久、不定時或臨時性雇用,包括經理人、一般員工及約聘僱人員等。因為員工總基數大,所以當公司大量採用工讀生或時薪制人力,例如:餐廳、加油站等,因為時薪數字低於月薪,會拉低整體平均薪資,形成誤解。
四、結論
建議這份資訊僅供參考,不必太過重視。反而要關注的是:證交所、櫃買中心在6月底預計公布的「非擔任主管職務之全時員工薪資資訊」。其薪資平均數及薪資中位數,暨公司經營績效與員工薪酬之關聯性與合理性說明,較有價值。
#薪資 #慣老闆 #全時員工 #關聯性與合理性 #人資#ESG永續學堂#專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