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焦點-ESG

•ESG 專業文章 《大誤解!企業ESG評鑑好不等於你對地球好或差!》

現在每天幾乎都可以在媒體報導中出現:「ESG」「永續發展」「淨零」等詞語,在加上官方主管機關、金融投資機構、民間企業等高調宣傳推廣。似乎有一種聲音在說:ESG是區分好、壞公司的指標,分數高、被列入指數的公司就是好棒棒公司,分數低的則差勁爛公司。其實,這是各界對ESG的大誤解!經過學習研究結果,分享心得如下:

一、ESG代表的意義其實是「風險」

就算在ESG上獲得高分、或是被列入指數的公司,並不等於它正在替環境、社會帶來積極影響,只是被影響的風險較低而已。例如:只要有做減碳行動,ESG評分就高?錯!如果不影響企業財務風險,即便碳排增加,分數還會被調高!同樣的,假如ESG某一因素完全不會給企業帶來風險,評鑑機構甚至會摒棄該因素不做計算。例如:MSCI對麥當勞做評分時發現,氣候變化不會對麥當勞的利潤構成風險,也不會提供成長機會,因此直接不把麥當勞碳排納入計算,卻因採用減塑包裝的環保做法,而上調麥當勞評級。

二、這些評級機構跟投資基金公司,到處吹噓ESG多偉大,只不過是一種行銷手法罷了!

我想:投資人應該經常可看到過「為更美好的世界做更好的投資」宣傳詞,再加上,媒體進一步傳播,替企業貼上好、壞標籤。這結果才是真正導致「漂綠」(greenwashing)的原因。例如:企業被列入指數,只是風險較低,卻對外大肆宣傳自己「很環保」;基金公司誤導投資人,說投資產品正在改善環境。

三、因此,美國證監會(SEC)5月底發布要求,未來關注環境的基金,需要披露其投資組合的溫室氣體排放事實;想要解決實現社會影響的基金,需要詳述具體影響方式和進展。我相信更公開、透明才能阻止誇張假象。

#評鑑 #行銷手法 #漂綠 #公開透明 #人資#ESG永續學堂#專業文章

聯絡電話:02-2393-3395
聯絡地址:台北市106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8樓之3
聯絡信箱:erct3@erc.com.tw
睿哲(莊周)LINE@:line.me
睿哲(莊周)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rchrm
睿哲(莊周)講師精彩片段:https://www.youtube.com/user/ERCH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