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焦點-ESG
•ESG 專業文章 《蛤?「不會拯救地球的三個字」!您知道嗎?》
英國著名新聞週報「經濟學人」7/21刊出一篇文章,副標題寫著「不會拯救地球的三個字」 (原文請看https://www.economist.com/leaders/2022/07/21/esg-should-be-boiled-down-to-one-simple-measure-emissions) 我想大家都知道是哪三個字吧? 我閱讀後,感覺很有意思,在學習研究後,現在把個人心得分享如下:
一、 三個字是三件事,沒有錯
大家都知道ESG本就是代表三個不同面相事物,但是如果一個在環境、社會和治理都表現優異的組織(實際上確實有),能成為國際主流認可的標竿,引領風潮,驅動其他組織(主要是商場上企業)向他們看齊,對人類社會絕對是好事!
二、 亂象是利益生態圈害了它
首先,我們想想世界大國或受其支助的NGO多年來倡議的「宣言」、「協議」、「國際準則」等,應該都有「政治」的身影吧!然後各國政府(政客)為了彰顯身價地位,大力配合演出,一起唱和:2030、2050的宏偉夢想。並透過立法手段以公權力迫使企業就範,同時創造出「新商機」需求,誘導金融投資、評價驗證、顧問輔導、學術媒體、會計事務所等專家投入成為生態圈。這些圈內人若是利益薰心、泯滅良知就會走上邪路、亂象叢生,敗壞ESG名聲。
三、 不應把E擺中央SG站兩旁
這篇文章的結論是E才是救地球的武器。注意:不是指「環境」,而是「排放」(Emissions)。例如:台灣、歐盟、美國在淨零、碳中和規劃下要求企業精算溫室氣體排放量、弄出碳權、碳稅、碳費等「重中之重」議題。文章認為S、G是一個沒有固定模板,是管理的藝術,無法通過方框勾選來確認,最好將其忽略放棄掉。 我認為應該是把「SG擺內圈E在外圈」。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本就是組織永續發展應做的事,是與財務績效呼應的管理績效。那些世界級高遠理想的環境承諾,從不考慮國家實力懸殊的現實,先挖坑讓其陷入,再牽拖大小企業共同涉險,只會拉大貧富差距級形成弱肉強食及永遠的不平等。
結論:
我贊同文章所說的「排放控制」是可以救地球的。但是我認為SG是基本功,只是企業經營者自認很容易、好處理,不在乎!就「選擇性忽視」了!我相信正確的管理理論、豐富的經驗實務都可以推動組織績效提昇,創造永續生命力!加油吧!
#ESG #生態圈 #溫室氣體排放 #組織績效 #人資 #ESG永續學堂#專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