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焦點-ESG
•ESG 專業文章 《ESG是財會部門收集數據填填表就交差了?》
其實現在企業(至少在公開發行後)就應該進入ESG規範領域,但是為何公司其他部門無感呢? 經過我在企業界訪查結果,得知原來是財會部門在會計師「指導」下,直接將表單文件填寫上就搞定此事了。 也難怪當公司正式另起爐灶,由董事會啟動時,除了財會部門外,其他各部門均排斥抗拒!
據統計90%以上企業並不會立即設立新部門專人承接,只會依現有組織、人員先行規劃。例如:目前80%以上ESG議題被E(環境)佔據,「溫室氣體排放盤查」議題躍居首位,廠務、環安衛部門率先擔綱重任,其他部門暫未介入。
若到了成立永續委員會、執行工作小組階段,90%以上的成員都是各部門人員被強加兼任職務及增加工作內容。估計至少要運作五年以上才有可能走向專人專職。 我認為組織發展本就應該循序漸進,如何能發揮綜效、積極成長?經過學習研究,心得如下:
一、 確認工作範圍邊界
先將所有關於ESG工作做一次盤點,可以根據主管機關規劃藍圖要求及國際準則發展趨勢,超前佈署。 例如:目前先做「碳盤查」工作,未來要達到碳中和、淨零目標,就要把購買碳權、進行範圍三盤查等工作納入。
二、 從已有工作出發
G(公司治理)方面工作,對公開發行、上市櫃公司其實並不陌生。 過去伴隨會計師查帳審計業務,此部份工作100%都由財會部門承辦,一般是向相關部門拿資料填寫而已(主管機關都會提供範例參考,不難)。 建議:正式將工作歸屬於專責部門負責,寫入職位說明書,承擔學習研究任務。例如:人員入離職狀況、薪酬政策等由人資部門負責,要求察覺風險及做出改善方案。
三、 統一提供正確資訊
除了永續報告書要依據國際準則揭露相關資訊,其實與「公開發行公司年報應行記載事項準則」、「公司治理評鑑標準」、「企業ESG資訊揭露申報」等規範要的資訊有重疊相同(似)部分。建議:以權責部門(人員)為主體,全盤接收同一事務,對資訊正確性負責。
四、 提前準備追求盡善
可依據官方公布ESG工作項目時程表,確認自己公司適用時間,請務必提早1~2年準備,如果要納入海外廠,還要更提前。 例如:資本額20億以下的上市櫃公司,雖然上不知何時會被要求編制申報永續報告書,建議可以預先練習。
#永續 #公司治理 #揭露 #國際準則 #ESG永續學堂 #人資#專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