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焦點-ESG

•ESG 專業文章 《「反ESG」的浪潮襲來,怎麼辦?》

今年從4、5月特斯拉的馬斯克炮轟ESG,到7月英國《經濟學人》撰文《ESG三個字母救不了地球》建議只留著E(環境)(我曾撰文分享可查閱之前專業文章),8月《哈佛商業評論》加入戰局,刊登題目《ESG投資不是用來救地球的》的文章。

8月底美國佛羅里達州通過一項決議,禁止該州養老金在投資策略中考慮ESG因素。 德克薩斯州更認定貝萊德等多家金融機構抵制化石燃料行業,禁止這些機構與州政府及地方企業簽訂契約。與此同時,一家新設立的資產管理公司Strive Asset Management推出能源指數基金,打出反ESG旗號,專門投資石油天然氣公司。 這是否代表「反ESG」浪潮已然形成?我們應如何理性看待這一波變化呢?我經過學習研究結果,分享意見如下:

一、ESG投資應該是平凡穩健不是野蠻成長

根據全球可持續投資聯盟(GSIA)的統計,成熟市場的ESG投資規模從2016年的22萬億美金增長到2020年的35萬億美金,增幅達54.5%。這足以說明歐美在ESG投資操作是不合理的極端速度增長。 尤其發現在此光環下的「必要罪惡行為」竟然是ESG基金的管理費相對高於其他基金,這與ESG投資的“穩健”特性相違背:因為永續發展是看長期長線,按道理說管理費應該越低才對,可見投資機構的狼虎之心。

二、監管機構反漂綠措施發生效力

ESG投資市場的非常規繁榮發展,加上不肖投資機構利益薰心,漂綠風險必然提升。這段期間,歐洲市場監管機構制定《可持續金融資訊披露條例(SFDR)》,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也頒佈《關於加強特定投顧及投資公司ESG投資實踐資訊披露的建議》、《關於投資公司名稱規範的建議》兩份徵求意見稿,就是針對投資機構脫序違法行為收緊拘束,以避免風險。

三、 國際局勢動盪為石化能源帶來好機會

從俄烏衝突以來,歐洲國家(尤其德國)就一直受到能源安全及短缺的困擾。因此,主張逐步去除石化能源依賴、降低碳排放的ESG投資策略就會面臨考驗。因此發生讓步行為:3月歐盟對可持續金融分類方案的調整,允許有條件的將核能和天然氣納入可持續金融分類,屬於綠色能源。

同時,ESG投資者也提高在轉型過程中對社會責任(S)的關注,以保障能源安全和就業機會,延緩去除石化能源的速度。 客觀而言,以上事件都是跟環境保護(E)有關且牽涉金融機構投資利益。對ESG整體來說還不到全盤否定的狀況,不必悲觀。如果投資基金、資產管理公司能夠公平看待三個面相屬於同等重要,對社會責任、公司治理部分,不要故意選擇性忽略,輕率怠惰失察。才能正名何謂「ESG」基金而不是「E」基金!

#反ESG #反漂綠 #可持續金融 #綠色能源 #ESG永續學堂#專業文章 #永續發展 #人力資源

聯絡電話:02-2393-3395
聯絡地址:台北市106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8樓之3
聯絡信箱:erct3@erc.com.tw
睿哲(莊周)LINE@:line.me
睿哲(莊周)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rchrm
睿哲(莊周)講師精彩片段:https://www.youtube.com/user/ERCH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