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焦點-ESG

•ESG 專業文章 《ESG就是淨零?就是碳盤查?》

根據非正式統計,目前坊間有關ESG「冠名」的論壇、訓練課程,70%以上都只是跟“E”環境議題有關,幾乎劃上等號。往往被標題所惑,要看到內容才知道重點在哪?這個風向趨勢是由政府帶起來的,在「2050淨零」目標指示下,各相關單位把重點工作、大筆預算都集中在氣候變遷、溫室氣體排放盤查(驗證)、節約(再生)能源等議題,大力推廣並制訂期限,全速前進,完全掩蓋“S”和“G”。 我並不反對此現象,只是怕企業管理者被誤導,經過學習研究,分享心得如下:

一、 環境議題國際性強爭議小

老實說,企業在推展ESG過程中爭議最小的是“E”,環境議題在全國乃至全球都具有共識,國際組織倡議中對“E”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相比之下,“S”和“G”的爭議比較多。因為涉及國家經濟發展狀況、企業規模、行業特性等,不易有一致標準。

二、 環境議題取得量化數字容易具有說服力

目前重要關係人:投資機構(人)如:銀行、資產管理、投資公司,必須利用精準數據作判斷評估企業。環境議題的各項指標均可以數字表達,容易比較分析。

三、 環境議題可以產生商機市場

由於國際準則標準高於目台灣企業的現狀,產生落差必須提升補足。在政府法令強制要求下,迫使企業必須跟進符合要求。同時對某些行業(軟體、驗證、環保產品等)產生巨大商機,更驅動市場進行業務、產品等創新發展。

四、 環境議題威脅既有業務生存

台灣重點行業是代工製造業及貿易服務業,其生存發展都受到供應鏈中客戶的訂單壓力影響。因此環境議題是否符合客戶期待標準,直接成為未來是否能繼續或爭取訂單的武器。例如:蘋果 (APPLE)揭示要在 2030 年整體公司業務、製造供應鏈和產品生命週期達到碳中和。對蘋果光下供應鏈的台商企業,將有巨大衝擊。

結論:

我認為“ESG首先是企業治理的一個工具,通過資訊揭露的方法,來評估企業非財務指標表現的好壞。不管是被強迫或自願,只要認同要做個好公司、好地球公民,一起努力吧!

#環境議題 #2050淨零 #揭露 #國際準則 #ESG永續學堂 #專業文章 #永續發展  #ESG

聯絡電話:02-2393-3395
聯絡地址:台北市106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8樓之3
聯絡信箱:erct3@erc.com.tw
睿哲(莊周)LINE@:line.me
睿哲(莊周)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rchrm
睿哲(莊周)講師精彩片段:https://www.youtube.com/user/ERCH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