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焦點-ESG
•ESG 專業文章 《企業的ESG三大決策原則說明》
最近學習時得知,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IFRS)的國際可持續發展標準委員會(ISSB) 擬議的可持續發展相關揭露標準[草案] S1揭露可持續發展相關財務信息的一般要求和[草案] S2氣候相關披露,已接近完成階段,即將不久未來閃亮登場。由於它系出名門,影響深遠重大(被會計師界視為最大利多)。 未來如果也列入永續報告書編制依據,將會加重永續工作小組壓力。 然而,面對未來更嚴格的ESG管理要求,企業如何做好策略規劃?經過學習研究後,分享如下:
一、思考跳高和跳遠原則
公司在應對ESG外部性準則時,面臨兩個關鍵決策。
(一)跳高:公司必須達到準則的水準才能達到其ESG標準。例如:揭露標準透明完整、環境數據合規、稅收義務和工資公平。要注意上述要求可能會繼續走高,例如:ISSB要求公司揭露範圍1、範圍2和範圍3溫室氣體(GHG)排放。
(二)跳遠:公司可以在其中一個或兩個ESG領域發揮領導作用,影響其供應鏈內外的其他參與者。例如:台積電成立供應商ESG學院,輔導供應鏈的廠商,一起共同學習如何節能減碳、運用再生資源等。 上述兩者都來源於公司獨特的商業模式及特質,但跳高和跳遠是具體的行動策略。
二、ESG執行的權衡判斷
公司在進行ESG落實執行工作時,面對權衡取捨、追求最佳判斷。必須能考慮清楚收益和成本(包括不作為的成本)狀況。例如:處理員工薪酬設計。可能如果支付高於市場的薪酬似乎會對影響股東權益,但如果因此措施,員工滿意度提高,不僅可以提高生產力,培養信任歸屬感。反而成為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
三、績效衡量與評估
能讓ESG各項重大主題能實現完美,有效管理與人資管理的績效管理一樣,先採用短期指標出發,進而實現長期戰略目標。運用明確量化的目標值,密切關注KPI(關鍵績效指標)進行,並加入與商業模式直接相關的部分。例如:生產製程如何減少用水量、運用太陽能屋頂成為綠建築的標配。 定期評估進展是必要的控管機制。通過數據平台即時分析,快速更新訊息,減少風險浪費。
結論:
研究最合適計劃設計,運用策略驅動前進,透過績效評估檢驗成果的方式處理ESG的落實工作是明智的。
#ESG決策 #ISSB #績效衡量 #供應鏈 #ESG永續學堂 #專業文章 #永續發展#E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