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焦點-ESG

•ESG 專業文章 《ESG中被忽略的“E”不是環境而是員工》

這個月發生了幾件勞資關係相關的案例:

1. 據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公告的「111年7月至8月連續未足額單位名單」指出,台灣積體電路應進用632名身心障礙員工,但僅進用595人、不足人數達37人、為私立單位中最多(2022/11/26 中時)

2. 中華電信(2412)工會抗議,保障沒誠信!加薪沒善意!罷工投票向前進!工會計畫11月21日上午10時整,在中華電信總公司門口抗議(2022/11/18 經濟日報)

3. 上周,對富士康鄭州廠而言是個多秋之周,先是新員工因不滿薪資結構,所挑起的大規模激烈抗議活動,接著又有大批員工拿著富士康提供的返鄉費離廠。(2022/11/29時報)

這些赫赫有名的大廠(公司),號稱ESG永續治理的績優生,各項人力資源獎項的大戶,如今卻發生這樣事情,值得人力資源管理朋友深思。連業界這麼優秀的人資團隊仍無法避免負面消息躍上媒體,殊為可惜(相信他們曾經努力過)。 常見企業把「人才至上」、「員工優先」喊得震天響,其實在商海江湖上,誰不知老闆心中最愛的還是「業務、業績、利潤、錢」! 在商業活動和投資關注的ESG(環境、社會和治理)風險因素,這個議題是被埋在“S”中。在永續報告書裡會特闢一個章節:員工關懷、友善職場等名稱,把勞雇關係等重大主題揭露。

上述的案例,涉及GRI 2-23 405 407等揭露項目,我很好奇,上述公司明年的永續報告書會誠實揭露出來嗎?會如何敘述呢?拭目以待! 我認為:企業內部對話與行動,要依照永續治理規範精神,要強調員工重要性。 所以有一個想法:將名稱更新為“雙重 ESG”或“ EESG”,以將Employee (員工)的「E」放在首位,多好啊!員工本來就是企業重要的利害關係人之一。

可惜通常在ESG揭露、投資策略、官方宣傳甚至制度設計規劃中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及體現。例如:員工薪酬與生產力連接、員工關係管理危機處理等。 根據蓋洛普關於員工敬業度的年度調查發現,大約五分之一的美國員工表達在工作中“積極脫離”(類似安靜離職),接近一半的人承認“沒有敬業度”。台灣很少有相關調查資料,我想結果應該也差不多吧。

在閱讀永續報告書時,發現大多數公司所揭露報導項目,缺乏跟踪和衡量員工敬業度、留任率和技能提升數據,其實這些資訊可以呈現企業對無形資產價值的努力績效。 現實是殘酷的,企業主對人資人員(管理)的重視支持,現況來說仍有有成長空間(還有一段距離)。

從長遠來看,對員工的投資是就對提高企業價值、保護人權普世價值的投資。期待,EESG的精神能夠逐漸讓經營團隊接受!加油吧!人資朋友們!

#勞資關係 #人力資源 #永續治理 #揭露報導 #ESG永續學堂 #專業文章 #永續發展 #人力資源 #ESG

聯絡電話:02-2393-3395
聯絡地址:台北市106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77號8樓之3
聯絡信箱:erct3@erc.com.tw
睿哲(莊周)LINE@:line.me
睿哲(莊周)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rchrm
睿哲(莊周)講師精彩片段:https://www.youtube.com/user/ERCH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