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焦點-ESG
•ESG 專業文章 《勞動部成為ESG(S 社會責任)的外部治理力量》
上週曾寫了一篇有關運用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所提供的指南作為撰寫永續報告書的文章,後來在新聞報導中得知:為響應全球永續發展,勞動部未來更要規劃設計「勞動永續指數」,提供投資運用,令人刮目相看! 在ESG的生態圈裡,政府公部門一般是高舉藍圖政策大旗、制訂規則引導並逐步要求企業合規落實,期盼企業自覺主動遵守,再結合第三方利害關係人群(外部投資評價機構等)來監督落實成效。
如今勞動部竟然願意跳入第一線參與,針對「永續報告書」做揭露事項審查評鑑,這是一件過去沒有任何個人或團體要做會得罪人的苦差事,但是如果業務主管機關願意介入,絕對是權威出擊,讓企業無法抵抗、只能承受。畢竟連號稱ESG專屬主管機關的「金管會」也才在最近「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宣稱要要對金融機構進行研議將公司治理評鑑擴大為ESG評鑑。讓我更加佩服勞動部職安署的勇氣及決心!到底這個作法對嗎? 我經過學習研究,分享心得如下:
一、 專業揭露項目專業評鑑最精準
這次職安署以GRI 403「職業安全衛生」單一重大主題為目標。選定「電子業」與「金融保險業」,針對治理面、策略面、風險與機會面、目標與績效面以及驗證面,綜合評比企業的公開度與績效展現情形。由於是中央主管機關出手,對企業揭露內容進行專業鑑識,企業無法造假敷衍,且強調不是只有消極合規就行(目前佔80%),更鼓勵積極創新超越,符合GRI準則精神。
二、 依行業別特性辦理
這點很重要,第一次選擇上述兩個ESG平均水準最佳的行業,是正確的,這樣可以帶動風氣。職安衛項目在各行業的關注重點不同,評比時要貼近行業特性。例如:製造業在乎機器設備操作風險,服務業側重員工心理健康。接下來選擇以「營造業」與「食品化工業」為重點產業,可能是職災死亡率統計較高的原因吧!
三、 政府主管機關也是利害關係人
企業如果在商業活動進行中涉及政府公權力影響,都會把將其列入利害關係人。例如:企業的行業特性法規、產品服務風險管控與調適機制是由政府主管機關主導,職業安全衛生落實程度是由主管機關監管的。實務上可以透過參與政策公聽會、專案獎項評比等活動進行議合行為。
結論
一般永續報告書經驗證或確信單位出具報告(注意:會對程序流程、財務訊息比對核實,但內容真實性不一定擔保)後上傳,僅有評價機構(一般只需填問卷或自行收集公開資訊,該企業沒有被深入調查)、投資機構(非眾多個人股東)、供應鏈廠商、銀行等單位會繼續關注,基本上沒有一個單位會以專業角度一一比對真偽,詳細研究其是否掩飾疏漏的。所以十分樂見職安署的先驅壯舉,再次致敬!
#指數 #評價#激勵措施 #永續報告書 #評鑑 #ESG永續學堂#專業文章 #永續發展 #人力資源 #E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