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焦點-ESG
•ESG 專業文章 《公司治理評鑑與ESG永續治理的關係為何?》
臺灣證券交易所4/27公布第九屆(111年度)公司治理評鑑,今年共有928家上市公司、734家上櫃公司受評,合計1,662家參與評鑑,媒體報導集中在前5%的優秀標竿企業,並推崇連續9連霸的王者。 由於「推動永續發展」也是評鑑其中的一個項目,共有18指標,配分權重24%。特將學習研究心得分享如下:
一、公司治理評鑑指標與永續治理運用資訊一致
經過比對,公司治理評鑑指標與永續報告書揭露項目有類似重複情形。例如:治理評鑑4-10指標為揭露員工人身安全與工作環境的保護措施與其實施情形,與永續報告書依據的GRI 403:職業安全衛生中內容相同。 兩者皆屬於實務執行項目,且要求提供具體依據,一般會以會議記錄、報告文件、年報附表等資訊呈現。例如:上述指標,要求公司提供「推動永續發展執行情形及與上市上櫃公司永續發展實務守則差異情形及原因」為評鑑資訊依據。等於實務守則也納入參考範圍。建議:公司內負責此項職責人員,必須完整掌握永續治理體系內的所有內容,維持一致性及準確性。
二、公司治理評鑑與永續治理表現呈正相關
我觀察評鑑名單上的「常勝軍」其永續報告書編製情形,的確周延完美、許多亮點令人驚艷!不過,581家佔總數35%的「後段班(51%--100)」公司,則大多數為尚未納入強制編製報告書的「化外之民」。認為不過是「應付了事」,故其有恃無恐毫不在乎,長期擺爛! 主管機關、媒體只報導前5%,卻不見統計這九屆評鑑以來,各個級距的變化比例是否轉變向好?個別企業變動狀况也重要。例如:長期在最差級距(81%至 100%)的上市櫃公司是哪幾家?實施九屆了,後段班的家數有否逐年減少?有哪幾家是進步最多的?也可設立最佳進步獎的獎項鼓勵。
三、公司治理評鑑應該納入董事會監督事項
董事會在公司治理評鑑作業中,僅在「自評」填寫打勾時參與(和諧下絕對分數超高!),且大都走形式而已,並未嚴謹重視。正式評鑑問卷係由簽證會計師及內部稽核主管負責填答(主管機關有提供指導性「範例」參考),也可以選擇拒答(因為沒做或做得差),其填答內容真實正確性? 如果企業認為此評鑑不過是應付主管機關要求,不重視!且董事會成員、高階管理者對其提交內容也並不知情,沒有監督審查。雖然目前仍是鼓勵性質,但是已進入第十屆了!應該要求更嚴謹些。
結論
我主張所有公司對外公開或申報提供重要文件都應該由董事會把關及督導。評鑑就是比拼成績好壞,隱匿不檢討後段班公司等於對努力認真的前段班公司不公平!公司治理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大家一起加油!
#公司治理 #評鑑 #永續治理 #董事會 #永續報告書 #ESG永續學堂 #專業文章 #永續發展 #人力資源 #ESG #2023 #周昌湘老師